吃冰的滋味,不僅是課文,也是生活的實踐
玩四季和動、植物等等的遊戲,討論熱烈
靜靜地在窗明几淨的圖書館,愉悅享受文字的魅力
討論課文中的人物性格,激盪出不少火花
於是在歲末時分、最後一堂課送出來的小小感恩
開春第一砲,成語貼貼樂接力,爲了玩這個,必須忍受
老師兩節課的默寫、翻譯、大卷、小卷疲勞轟炸,依然
甘之如飴。
當過我的學生,上過我的課的人,一定都還記得我在課堂上
是如何帶著大家玩這個、玩那個的。
從前我當學生的時候,老師用的教學方法都是「講述教學法」
、「練習教學法」,流行在我們之間讀好書、得高分的技巧,不外
乎「蔣光超」、「貝多芬」,所以當看到「如果教室像電影院」這
樣的口號時,真是爲之怦然心動。
角色轉換後,我成為別人的老師,苦苦地在腦袋裡思索當年我
的老師是怎樣把這些繁複的知識灌輸給我的?我要依樣畫葫蘆地再
複製給我的學生嗎?於是「如果教室像電影院」這句話靈光乍現地
躍入了我的腦際,是的,爲什麼教室不能像電影院呢?
就這樣,一頭栽進把教室變成電影院的不歸路中,孩子們跟著
我,又誦又唱又演,忙得不亦樂乎。每一年要面對的學生也許相同
,也許不同,還要摸索他們的習性,設計不同屬性班級的活動,總
之是忙得不可開交。很多人看著我的忙碌,都大惑不解,翻來覆去
不就是那幾十篇課文嗎?熟得不能再熟了,還能這麼忙喔?哪知道
只要面對一批新的學生,再倒背如流的課文對我而言,依舊是需要
大動腦筋的呀!現在的教學環境,拜科技之賜,教室是真的像電影
院了,老師們運用高科技的產品,連結了許多影片、動漫、歌曲、
多元教學媒材進入課堂,每一間教室都「鬧熱嘁嘁」,我的教室反
而大部分時候變成最安靜的了,如果我們一旦熱鬧起來,那就是一
種鬧翻天的氣氛。我無法接受別人已經製作好的教學檔案及補充資
料,所有的一切還是要自己來,雖然仍不免俗地會去運用一些聲音
檔、影片檔,但我還是覺得最好的演員就是我和學生們,我對「如
果教室像電影院」有了新的體悟,這個電影院我們師生絶不是觀眾
,我們就是編劇、是導演、是演員、是場務、是音效、是影評人、
是集所有工作於一身的學習者。
長年以來,我給自己下的成功教學定義是:「讓每一堂課都成
為最充實美好的時光,讓每一個學生都在美好時光中快樂學習,讓
每一個步出我的課堂的學生,都願意在文學的殿堂裡繼續自由成長
。」所以我的教學設計是朝向更富成效、更有吸引力的方向來前進
,要設法使每一個學生都動起來,「角色扮演教學法」、「合作學
習教學法」、「發表教學法」是我最常穿插在課堂中的教學方式。
在我自以為可以用「講述教學法」將該傳遞的知識訊息都傳遞下去
之餘,我還必須引領學生動起來:動腦思考、動手去做、動眼去看
、動口去討論,動腳去實踐,我要讓學生來不及「不喜歡」國文課
,進一步要讓他們「期待」下一次國文課要做什麼。
一路走來,無論教育政策如何改變,教學方法如何推陳出新,
我發現自己總是走在最前端的人:創造力教學、融入式教學、活化
教學、分組合作學習、翻轉教學----,哪一項不是我古早的時候就
在做的了呀?雖然科技輔具日新月異,功能性和便利性也越來越貼
近教學現場的需求,可是一個老師所採取的教學策略和方法,才是
教學品值的最佳保證,不是嗎?
孩子們!珍惜這一段時光,好好呵護著你心中那一棵文學的幼
苗啊!